联系我们 | 设为主页 | 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 |

开封文明网 > 聚焦开封

陌上花开别样红 “农”墨重彩谱新篇

  • 发表时间:2020-11-25
  • 来源:开封文明网

  陌上花开别样红 “农”墨重彩谱新篇

——近年来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生机盎然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视察时,对这个在煤矿塌陷地上崛起的苏北小村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村民俗文化广场。来源:徐州市文明办

  马庄村的“蝶变”,是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推进的生动缩影。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以文明村镇创建为载体,努力绘就一幅幅“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的田园生活画卷。

  润物细无声 核心价值“融”入乡风民风

  近年来,各地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村镇创建之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宣传融入村民生活场景。

  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打造核心价值观主题壁画群。来源:成都文明网

  在四川省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一幅幅主题壁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走进”村民生活;在安徽省池州市里山街道元四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电子屏、花窗格、墙体建筑等景观设施。处处是风景,满眼皆文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成为当代农民的自觉追求。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十星级”文明居民户评审大会现场。图片来源:文明十堰

  27年前,湖北省竹山县率先探索开展以致富星、生态星、道德星、信用星、科技星、法纪星、计生星、文教星、团结星和健康星为内容的“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活动。如今,“十星”已成为当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块亮丽的品牌,村民们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成为一种风尚。

  外化于行更要内化于心。各地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以民风家风促社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每到周末,上海市奉贤区杨王村的邢大叔就会召集村民,在村里的家风家训馆开展“家风小课堂”活动,通过分享身边小故事,传播好家风好家训。而这样的活动,对村民们而言,十分贴近生活。“对人以和,对事以真,对客以诚”“付出,福报就多;感恩,顺利就多;知足,快乐就多”,在广东河源忠信镇司前村家家户户的大门前最醒目的位置,村民们都“晒”着自己的家规家训,用于鞭策家人自律。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静慎村乡贤文化广场内的乡贤榜。图片来源:长沙文明网

  十几年前的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静慎村,以“彪悍”的民风闻名。近年来,村里将有名望的乡贤组织起来,成立“新乡贤协会”。和事在先,化解在前,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一个个小矛盾、小纠纷就地就近解决。

  曾经,一些农村地区大操大办、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是文明乐章中的不和谐音符。近年来各地破立并举,敦风化俗,一手抓管理约束、一手抓服务引导。“婚宴不超过10桌”“随礼不超过200元”,不少地方还设立专门场所,设立红白理事会,免费给村民提供办事场地、司仪服务和文化活动,有的还用道德讲堂为村民举办结婚、祝寿、升学等仪式,让村民留下美好的人生记忆。

  一条条村规民约、一所所道德讲堂、一家家乡贤理事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精神动力。一句句看得见、听得懂的“土规定”“土口号”,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天天见”“日日新”“步步深”。

  红紫斗芳菲 绿水青山绘就“富春山居图”

  文明不文明,首先看环境。近年来,各地下大力气破除农村环境痼疾,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家里现代化,清水绕人家”的景象在农村次第显现,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稳稳的幸福”。

  山西陵川附城镇村貌。图片来源:经济日报

  每天早上伴随着“唰唰唰”清脆的扫地声,有人搬运柴草,有人刮落“牛皮癣”,有人运倒垃圾,一片繁忙的景象,这是在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现场。

  “你可能不相信,5年前我们村里还没有一座像样的厕所,乱堆的垃圾比人还高,很多本地人都没听说过蒋山村……”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固城镇蒋山村村支书何腊保不无感慨地说。借助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契机,蒋山村大力实施改水、清塘、修路等工程,同时深度挖掘特色文化发展乡村旅游,用“绿水青山”换来老百姓想要的“金山银山”。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街道顾庄社区种植户正在庭院里修剪盆景。中国文明网 刘鲲鹏 摄

  “家家种苗木、户户扎盆景”。在江苏省如皋市如城街道顾庄社区,盆景不仅是美丽之源、致富秘诀,还是邻里生活的“润滑剂”。从事盆景蟠扎创作的“罗汉松大王”王广明,带领周边贫困村民建造起一个又一个农家园林。大家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培养感情,“一起干,更红火”成为全村的共识,邻里关系变得更加团结了。

  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勤劳的双手创造出让人向往的美丽田园。

  新开一夜风 文化的种子撒向田间地头

  环境日益秀美的同时,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中央文明办在常态化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进万家”等活动的同时,鼓励扶持各地坚持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结合起来,让文化不仅被“送”到乡间,更被“种”进地里。

  山东省荣成市乡村夜校开讲。图片来源:文明荣成

  最近,山东省荣成市的村民们吃完晚饭便邀邻居快步赶往夜校“抢座”。今年以来,荣成30多个村文明实践站成立了“乡村夜校”,村民们白天忙农活,晚上进夜校“充电”,从“土专家”到“田秀才”,越来越多的普通村民成为三尺讲台上的“主角”。

  行走在浙江省慈溪市的田间地头,常常会被一个个各具特色的阅读空间所吸引。它或许是一座有着年代感的文物古建筑,或许是环境优雅的茶馆民宿,或许是人气颇旺的田园农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功能——“乡村书房”,目前慈溪已建成乡村书房近60家。以“乡村书房”为阵地,一些乡村读书协会也逐渐冒头并迅速蔓延开来,逐步形成了农民读书协会、读书爱好者协会、稻读公社等众多读书群体。

  河南省汤阴县韩庄镇部落村文艺演出。来源:安阳文明网

  “村里一连唱了10场戏,我们可听过瘾了!”河南省汤阴县韩庄镇部落村70岁的邢国全兴奋地说。原来,文艺志愿者们正在村里演出,一演就是10场。“日子一天天富裕了,老百姓对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热切,创建全国文明村不是为了一块牌子,而是将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村民,让村民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宁、更幸福。”部落村党支部书记邢锋说。

  2016年以来,河南从9万名注册文化志愿者中征招了1.6万人,组成一支支文化志愿小组,分赴全省贫困乡村,以志愿帮扶带动农村开展文化活动,让乡村生长出一支永不离开的文化队伍。

  传统节日组织灯会、庙会、歌会、赛龙舟等传统民俗活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农村、“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各地积极探索途径办法,赋予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以“时代内涵”和“大众味道”,真正让农村留住乡韵、记住乡愁。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截至目前,全国共评选出全国文明村镇5233个。人们惊喜地看到,随着文明村镇工作深入推进,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日益美起来,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农村田园新景象,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力量。(中国文明网)

  • 责任编辑: 侯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