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设为主页 | 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 |

开封文明网 > 聚焦开封

开封崛起势若虹

  • 发表时间:2016-09-24
  • 来源:开封文明网

  (一)市十一次党代会就要召开了。

  “这次党代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加快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好这次党代会,对于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绘制好今后五年开封发展的宏伟蓝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市十一次党代会,在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成为当前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中心话题。

  怎能不关注呢?如果说八朝古都开封40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条长河,那么市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就是其中欢快活泼、别具风华的一个河段。五年时间里,不管是“老开封”,还是外地人,都对开封这片热土的印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从22年前《经济日报》的《开封何时能“开封”》,到11年前美国《纽约时报》的《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再到今年《人民日报》的《开封:激活沉睡的文化基因》《“开”出活力 “封”出优势》,折射的是古都开封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完美嬗变。

  说到“开封”,人们从“打开”与“封闭”表面词义的矛盾调侃中,已经转变为对“开”是开放创新、“封”是坚守传承新诠释的击节点赞。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速首进河南“三甲”,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开封市在全省2015年度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评价中,同样名列河南省辖市“三甲”。

  五年爬坡过坎,五年砥砺奋进,五年成就卓著。市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开封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党的建设要求最严的五年,是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多的五年。

  在“古”与“新”中相生相融,在“开”与“封”中找到自我,开封实现升级蝶变的生动实践,吸引着全球的眼光。这眼光里透着肯定、透着赞许、透着欣慰、透着羡慕、透着喜悦。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美丽、幸福和谐的开封,正以崭新的姿态崛起于中原大地!在富民强省的大格局中,开封成为越来越重的砝码,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2016年年初,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在报道中认为,如果说河南18个省辖市与10个直管县组成一个“河南班”,在郑州、洛阳分别已是“班长”和“副班长”的情况下, 开封“副班长”的身份也得以公开。

  2013年年底,省委九届六次全会首次对开封提出“新兴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时,还仅仅是简短一句话。在2015年年底召开的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上, “新兴副中心城市”写入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而在今年年初确定的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省委、省政府对新兴副中心城市、郑汴一体化升级版等重大决策的表述进一步深化,形成了更加完整的体系。

  “副班长”新称谓的背后,蕴含着外界对开封发展的新期许,折射出开封在全省战略全局中地位的新跃升。源于开封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城市形象越来越好,人民群众自信心越来越强,外界对开封评价越来越好。

  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对开封的要求,是时代赋予开封的重大使命。开封与郑州地缘相近,区位优越、文化积淀丰厚,具有后发优势。近年的实践也证明,开封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弯道超车、快速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及全省发展。对当前的开封来说,这一战略目标既是更高的要求,也是“跳起来就能摘到的桃子”。

  围绕建设新兴副中心城市的目标,开封主动负重、转变观念、发挥优势、深化改革,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加快崛起步伐。

  (三)“机遇”是解读历史进程的一把钥匙。时代在前进,机遇在叩门;时代在变革,机遇在召唤。抢抓先机,就能牢牢占据发展的制高点,紧紧抓住发展的主动权,使开封发展动力澎湃,破浪前行。

  从“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郑汴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再到“抢抓‘一带一路’战略、中原经济区及郑汴一体化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及河南自贸区建设三大机遇”,开封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越来越多,古都复兴、开封崛起的平台越来越宽广,一路相随的,是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战略思维越来越开阔。

  开封这座《东京梦华录》《清明上河图》描绘过的城市,是北宋时期丝绸之路的东起点。2015年10月17日,“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在开封正式宣告成立。这是“一带一路”上首个以城市为主体结成的旅游合作组织,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加速实施。

  同样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郑州、开封“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如今郑汴一体化“五同城一共享”已经基本实现。随着打造郑汴一体化升级版、郑汴融城的深入推进,郑州和开封将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更好地融入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引领的中原经济区建设。

  依托省会,对接郑州,融入航空港,我市谋划建设了开港大道和开港经济带,为郑汴港“黄金三角”画上坚实底边。开港大道建成后,新郑国际机场将真正成为“开封的机场”。开港经济带将为新兴副中心城市建设增添新活力、搭建新平台,成为开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8月31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包括郑、汴、洛三个片区)正式获批,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的头等大事”,是党中央、国务院给河南的最大红利,也使得开封从内陆古城一跃跨入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四)一座城市,具备经济实力,干事创业才有底气。“芝麻开花——节节高”,是实力开封建设迈上新台阶的真实写照。

  “十二五”期间,开封生产总值从927亿元增加到1600亿元,年均增长10.7%,连续五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37亿元连续迈上50亿元、100亿元两个台阶,2015年达到108.3亿元,年均增长23.9%,是2010年的2.9倍。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7.8∶41∶41.2,二三产业比重比“十一五”末提升5.2 个百分点,率先在全省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工业强市成效显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十一五”末的2.1倍。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是“十一五”末的2.1倍。全市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持续保持全省领先,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840亿元,年均增长14.5%,是“十一五”末的2.5倍,是引资规模最大、签约项目最多、合同金额最高、招商效果最好的时期。

  正如外界评价的那样:过去五年,开封经济发展打了个“翻身仗”,交出了满意的“成绩单”。工业强,开封兴。我市坚定不移建设新型工业化城市,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打造“开封版制造业 2025”,构建“4+3+3”产业体系,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在项目建设主战场上,我市实施重大项目领导分包、县区会商等“六项机制”,健全“招商链、审批链、推进链、保障链”全链条服务,成立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和市企业投诉中心,绘制“两图”,编织“两网”,基本实现市、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审批联网,推行“一站式”政务服务。优惠的政策,优越的环境,让开封成为资本积聚的“洼地”、产业发展的“高地”。

  疾驰如风,呼啸而来。9月10 日,郑徐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开封顺利跻身“高铁城市群”,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铁时代!“高铁带一带,经济跑得快”。郑徐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把开封拉入全国 3 小时经济圈。作为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组成部分和郑汴融城战略配套工程,郑开城际铁路延长线工程9月19日正式开工建设,郑开城铁将使郑开两地更加“心连心”。这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为开封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成为开封继续壮大经济实力的有效“催化剂”。

  (五)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对开封来说,这个支点就是文化。文化是开封最大的优势。开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航者”“领头雁”的位置。文化开封建设彰显新特色,点燃了整个城市复兴的新引擎!

  黄土里埋着历史、水滴中含着传说、树叶上挂着故事、空气里淌着宋韵……厚重的历史文化使古都开封风华绝代、气宇轩昂。文化,是开封的“金饭碗”“聚宝盆”。

  如何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硬实力?市委、市政府坚持用创新思维引领文化建设发展,唤醒了沉睡千年的厚重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节奏和步伐。

  从“旅游带动”到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从“文商旅”融合发展到“新宋风”城市风格,从建设“文化开封”到“文化+”战略,一系列强有力口号的提出,一步步让文化成为开封发展的先导和旗舰。

  受“互联网+”理念影响和启发,2015 年 5 月,市委书记吉炳伟在全国率先正式提出了“文化+”理念。从开封响起“文化+”春雷第一声,推出全国首份“文化+”行动计划,到“文化+”战略结出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文化+”提出一年多来,得到全国学术界和实业界的积极响应。“文化+”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出了一条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发展新路子。

  从2013年开始,开封相继推出一大批文化项目:御河、书店街、鼓楼街、《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千回大宋》歌舞剧、银基 O 秀,被津津乐道为“一河两街三秀”;开封西湖、珠玑巷、七盛角、汴京公园东京极地海洋馆、《清明上河图》动漫文化园、皇宋大观文化产业园以及九大民办博物馆,被称为“一湖两巷三园九馆”,还有 2015 年十大文化产业项目、2016 年十大文化产业项目。厚植于殷实的文化家底,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开封重点文化项目如雨后春笋,先后破土而出,清俊挺拔,风度翩翩。

  “开封人怀着敬畏之情,严格执行规划,对古城进行整体保护,力争不留败笔、不留遗憾、不落骂名。”市长侯红说。我市既保护 56 处重点文物,又保护近 200 处一般性不可移动文物;既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城市记得住文化、记得住民俗、记得住乡愁。

  “两节一论坛一赛事”美誉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菊花文化节、清明文化节上升为国家级节会。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连续数年居全省第一位。在“文化+”战略引领下,开封在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的道路上,风展红旗如画。

  (六)“到开封不虚此行,到了开封真舍不得离开。这是一个值得一来再来的地方。”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对开封发出了这样的赞叹。美丽开封建设展现新面貌,“大美开封、风雅汴梁”在全国各地成为共识。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有西湖,扬州有瘦西湖,开封也有独具宋式风韵的开封西湖。6000 多亩的开封西湖湖面,面积相当于杭州西湖的 2/3。每日清晨,沿湖跑成为很多市民的“必修课”;傍晚时分,落日余晖映照下的湖畔垂柳,如徐志摩笔下“夕阳中的新娘”,来此散步的人们倍感温馨。

  亭亭玉立的开封西湖,已经成为开封整座城市的绿色之轴、生态之轴、文化之轴、休闲之轴、景观之轴,是开封的新景观、新形象、新亮点,也是美丽开封建设中的一个剪影。作为北方水城,开封谋划建设了“十湖连通工程”,做活了水文章。

  在接连拿下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两块金字招牌后,开封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正在巩固提升。我市确定了“两区、四环、九带”的城区绿化格局;基本实现“300 米见绿、500 米见园”。我市在城市主干道大量栽植乔木,形成密织的林荫路网;对城市数以千计的小区、单位和居民庭院实施植树增绿。城市公共设施绿地达标率为 95.68%。

  老城更具历史文化名城魅力,新城更具现代发展活力,古今文明交相辉映,老城新区各展风采。看不尽亭台楼榭,赏不完桨声灯影,水在城中流,城在林中建,果在叶间笑,路在绿中行,人在景中走……一幅“外在古典、内在时尚、宋韵彰显”的新《清明上河图》舒展开来。物质文明的美,美得让人流连忘返;精神文明的美,美得让人肃然起敬。开封涌现了王振立、王英杰等一批英模人物,照亮了道德星空,释放了道德力量。

  (七)新兴副中心城市建设浩大磅礴,立意却大道至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必须依靠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开封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幸福开封建设取得新成效,让看起来相对抽象的经济增长数据,变成了人人共享的民生红利。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五年来,在政府部门的各项支出中,“民生”一直是最优先的保障重点。2011 年至 2014 年,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分别为 96.1 亿元、118.5 亿元、137.3 亿元和 156.2 亿元,年均增长近 20%,民生支出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为 67.8%、69%、69.6%和 70%。2015 年,我市对民生的投入进一步加大,投入民生资金 188.9 亿元,增长 20.9%。

  柴米油盐酱醋茶、衣食住行教医保,不断增加的民生支出为百姓织就了一张密实的“保障网”。

  我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11.3%和 13.8%,高于全市 GDP 增长水平。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地表水水质达标率均居全省前列。五年实现19.58 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 吃饭不能缺口粮,要有吃穿保健康;居住不能有危房,要有院墙和门窗;摆设不能无家具,要有床柜和桌椅;屋里不能无家电,要有电视和电扇;小孩不能无学上,要有教育来保障;有病不能不用药,要有医保可报销;环境不能脏和乱,要有厕所畜禽圈;人均收入不能少,要有致富好渠道;脱贫不能等靠要,要有扶志新成效;帮扶不能虚和空,要 有 精 准 新 途 径 。”开封市精准脱贫“ 十不十有”标准 ,让精准脱贫有了具体抓手,别具匠心书写了脱贫攻坚的“开封答卷”。

  (八)办好开封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建设“四个开封”、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这艘远洋巨轮上,开封市各级党组织当好舵手,指挥着这艘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迎接一幕又一幕壮丽的风景。

  目前,开封已拥有 20 多万名党员和 6900 多个基层党组织。“十二五”期间,我市用党建工作统领一切工作,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政治理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一学两争三优”活动等扎实开展,为全市共产党员补足精神之钙。树立“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用人导向,干部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着力推进“4+4+2”党建制度体系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常念“紧箍咒”,勤敲“警世钟”,我市严格落实“两个责任”,不断强化“干净干事”理念,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定不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不敢腐的震慑效应初步显现,不想腐、不能腐的机制初步建立。

  “党员、党员,就要冲锋在前;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原副主任王振立的这番话,展示出开封共产党员牢记宗旨、不忘初心的精气神。

  我市将开展“三包三带”千名领导干部下基层与“三三制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包联干部队伍、“一村一警”三支队伍有机结合,让一个个凝聚着心血汗水的思路在交流中成熟,一项项沉淀着民智民意的决策在碰撞中完善……

  (九)左手坚守传承,右手开放创新,开封秉承开通的志气、开拓的锐气、开放的豪气、开明的大气,以海纳百川的姿态,让世界的目光多次聚焦开封,开封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客从何处来?来自黄河边。开封是客家祖根地。2014年10月,被誉为“客家人奥运会”的世界客属第 27 届恳亲大会在开封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2500多名客属乡亲寻根谒祖、恳亲联谊,为开封带来了980 亿元的投资贸易项目。

  2015年10月17日,“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在开封宣告成立后,“一带一路”沿线 33 座知名旅游城市,年接待游客超过 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 1.3万亿元,开始抱团闯丝路。

  濮阳市考察团、许昌市考察团、新乡市考察团、洛阳市考察团、济源市考察团、梅州市考察团、桂林市考察团……2016年以来,省内、省外兄弟城市纷至沓来,争睹开封新的市容市貌,新的发展趋势、态势和气势,借鉴开封稳中求快道路中积累的经验,与开封携手共同发展。

  2016 年 10 月,第十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将在开封举行,这个国际茶界最高规格的国际性学术会议首次循迹历史、移师中原,让世人再次领略开封的“国际范儿”。

  (十)开封崛起势若虹,继往开来扬辉光。标注上一段征程的辉煌,等待下一个征程的出发。承载着 550 多万开封人民的殷切期待,随着市十一次党代会的召开,古都复兴将踏上新的征程,开封崛起将翻开新的一页。

  市十一次党代会将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开封市第十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并作出相应的决议,产生一个指导今后开封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行动纲领;将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开封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产生一个带领全市人民继续开拓创新、务实重干的坚强核心。

  今后五年,在加快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的征程中,开封既面临各种风险挑战,更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形势尽管复杂多变,但长期趋稳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重大战略机遇汇集叠加,开封的文化、区位、交通等比较优势愈加凸显,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加巩固,全市人民的自信心日益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激发。

  乘天时、秉地利、聚人和,加快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今后五年,市委提出要坚持“1234”总体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一个目标,强化新型工业化城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两个定位,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原经济区及郑汴一体化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及河南自贸区建设三大机遇,加快建设实力开封、文化开封、美丽开封、幸福开封,经济实力加快向全省第一方阵迈进,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这是继续前行的“压舱石”,这是开封崛起的“定盘星”,这是古都复兴的“指南针”!

  “在历史长河中,开封这座城市经历了举世的辉煌,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吉炳伟的话说到了每个开封人的心坎上,“作为开封人,我们既不能沉醉于古代曾经的辉煌而妄自尊大,也不能纠结于近现代开封的落伍而怨天尤人;既不能满足于近些年开封取得的一些成绩而骄傲自满,也不能畏惧于目前面临的暂时困难而止步不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市将坚持“1234”总体工作思路 ,坚持“干净干事”的工作理念,坚 持“有激情、有自信 、有定力”的工作状态 ,坚持“ 抓优势 、抓短板 、抓重点”的工作方法 ,坚 持“ 双轮 ”驱动 、“双 +”战略 、“ 双城 ”融合的工作重点,在新一届市委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加快建设“ 四个开封 ”,加快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封”的顽强韧劲,传承坚守秉持城市历史文化之魂;以“开”的宏大气魄,开放创新激发城市现代发展活力,我们一定会迎来古都开封更加美好的明天!

  

  • 责任编辑: 王 正新
主题活动更多>>
  • 2022wmxfrgc.png
  • 2022bdzyzzh.png
  • 2022kfkzwmswkljk.png
  • 2022gxynazqxwm.png
  • 2022qmjyl.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