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设为主页 | 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 |

开封文明网 > 聚焦开封

聚焦开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封好人"受人敬仰

  • 发表时间:2015-12-14
  • 来源:开封文明网

  近年,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开封好人”不胜枚举,刘传真、魏丽华、樊爱琴、王军华、王英杰、尹天顺、李斌 ……一个个平凡的名字,响彻中原大地;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激荡万千心灵。从一座城市的好人频出到一个社会的崇德尚善,“好人现象”引发“好人效应”,个体自发行为逐渐成为我市社会各界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

  “开封好人”层出不穷

  古城开封的大街小巷时常出现这样和谐动人的画面:公交车上,年轻的市民争相让座;行走在交通路口,人车礼让三分;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区和谐,灿烂的笑容随处可见,好人好事不断涌现;路平、街净、灯明,和谐优美的环境无不彰显着城市文明。文明,让古城开封变得更加美好。

  文明绝非迸发于瞬间,而是孕育日久,犹如蓦然盛开的鲜花,早已由阳光雨露滋养。近年,荣登中国好人榜的“开封好人”不胜枚举,刘传真、魏丽华、樊爱琴、王军华、王英杰、尹天顺、李斌 ……一个个平凡的名字,响彻中原大地;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激荡万千心灵。

  从一座城市的好人频出到一个社会的崇德尚善,“好人现象”引发“好人效应”,个体自发行为逐渐成为我市社会各界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好人现象”群体性呈现,各区、市直各单位都把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在社会转型期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坚守核心价值观,在风雨喧嚣中对道德闪光点保持热情,我市孜孜不倦的道德建设为建设“四个开封”,建设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注入了来自百姓、根源于生活的道德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面旗帜,千万面旗帜汇集起来就是社会的主流,就是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在不同时代,在各条战线上,不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为我们树立起一个个学习的典范,为社会营造了一座座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精神丰碑,成为社会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整个社会和谐、不断进步的基础。仅2014年以来,我市就有陈林、张玉中、马雪琴等20多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014年,马文芳、刘寒磊、刘鹏等人荣膺“河南好人”。“开封好人”,已经成为我市一张亮丽的名片。提起这些来自市民身边的好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何利军自豪地说:“这些上榜的‘中国好人’来自市民身边,他们的爱心和义举,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的传承和集中体现,激励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开封好人’层出不穷彰显了开封城市文明的不断推进。”

  “开封好人” 唱响新时代英雄赞歌

  顺河回族区曹门办事处阳光社区居民刘传真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照顾70多岁的盲人夫妇;把一位50多岁的孤寡智障男子当做自己的儿子照顾至今;创办爱心辅导站13年,无偿照顾、辅导农民工子女。

  祥符区杜良乡陈砦小学教师陈影曾是一名编外教师,几十元的微薄工资拿了7年。收入不稳定导致生计艰难,于是,她周日赶集卖鞋,寒暑假外出打工,开学时再准时返校。2004年5月,陈影患上了免疫性系统疾病红斑狼疮,丈夫从此再也没有出现,她只能和女儿相依为命、和学生朝夕相处。由于常年服用激素类药物,造成左腿股骨头坏死,从此拐杖成了她的伴侣,疾病和她形影不离。学校开设英语课,但没有任课老师,她主动请缨。虽然清贫,但她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1000元买了点读机,自己用它练发音、学生用它练听力,后来,她又自费到市区一家英语辅导中心学习。每天,她不顾腿钻心的疼痛,也不顾路人异样的眼光,拄着双拐去学校上课。平日里,她带着4个年级的学生上早读,与其他老师抢着上课,还坚持到市区辅导中心自学英语。2011年至今,陈影每隔两周就要到郑州接受一次治疗,每次都是坐早上5点的第一班车走,为的是能尽早赶回学校给学生上课。学校的课程表,也因为陈影而变成自动的了。面对昂贵的费用,她常常为了下次的药费发愁。每两周一次的复查,检查费、药费,有时高达2000元,后来实在没钱了,本应一天一剂的药,就两天一剂、三天一剂地喝。药量不足,导致病情反反复复,医生每次让她住院,她总是婉拒。

  2013年5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邢二朋,不顾个人安危,3次跳进黄河,奋力将3名落水者救上岸,在确认被救的人脱离危险后,便悄然离去。回到学校后,除了同宿舍的人外,邢二朋没有跟任何人说起这件事。直到次日中午,其中被救小男孩的母亲找到学校,他见义勇为的事迹才被广为人知。为此,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给他颁发1万元的见义勇为奖金,然而邢二朋分文未取,直接将钱捐给了那些需要的人。

  今年80多岁的王建国,在40多年的工作中,一直是模范人物,曾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多次被推选为省、市人大代表,被誉为“一面不褪色的红旗”。1994年,王建国退休后开始义务为老弱病残理发。他有个登记簿,登记着理发对象的姓名、地址和需要理发的时间。他自制的理发工具箱重15多公斤,他每天就骑着自行车、带着工具箱走街串巷,东起苹果园老年公寓,西至梁苑小区,南达纱厂家属院,北到文昌小学附近,服务对象遍布整个老城区。另外,他还将服务对象扩展到医院,市中医院老人病区等地方都有他忙碌的身影。王建国每月约有10天是在医院度过的,很多病人家属都被他深深感动着。据不完全统计,多年来,王建国义务理发两万多人次,这个庞大的数字,既让人心灵震撼,又让人心生感动。

  现年99岁的张桂山是市十四中的退休音乐教师,退休40多年来,义务辅导各类学生学习音乐。在8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她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她热爱的音乐事业,奉献给了成千上万的学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真谛,铸就了永不停息、大爱无边的师之魂。在市十四中任教期间,因为教学认真、教艺娴熟,张桂山很快名声在外,找她教授的人越来越多,她有求必应,从不嫌烦。在图书馆做管理员时,她仍然放不下心爱的音乐事业、放不下教育学生的事业,从此她便开始了义务辅导音乐的漫长历程,学校图书馆成了义务辅导学生音乐的教室。尤其是她退休以后,她小小的居室就成了教育舞台,在这里,五六岁的孩童、七八十岁的老人,都成为他的学生,他们在张桂山的指导下,既学习音乐更学习做人。每一个登门求教的人,张桂山从未收取过任何费用。40多年前,她全家5口人仅凭她30多元工资生活,在如此拮据的状况下,她没有接受过学生给的一分钱。上世纪90年代,艺术教育蓬勃兴起,课外音乐辅导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面对一节课动辄数十元甚至数百元的课外辅导收入,张桂山不为所动,每每将学生硬塞给的钱物退回,令学生感佩不已。

  这些道德模范是社会楷模,是社会道德加速崛起的钢铁脊梁,是矗立在汴梁儿女心中的精神群雕;他们唱响了催人奋进的新时代英雄赞歌,凝聚了开封这座城市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崇高的道德风尚代代相习

  一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繁荣、经济资本的积累,也离不开道德文明建设、道德资本的积累。具有道德文明的城市,才是人们宜居的城市。

  道德模范是时代思想的引领者,是高尚精神的塑造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实践者,对人民群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能够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成为社会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整个社会和谐、不断进步的基础。近年,一系列开封籍英雄模范人物的产生,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这充分说明,开封有着产生好人好事的肥沃土壤。

  “开封好人”的产生离不开开封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九曲黄河,险礁暗滩,百转千回,涛涛万里,却始终没有改变奔向大海的目标。千年古都,战乱水患,屡毁屡建,光华灿然,一直保持帝都的尊崇与荣耀。黄河带给我们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带给我们的是愈挫愈勇的意志,带给我们的是更有文明的力量,而这正是我们这座城市宝贵的精神力量。

  开封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不乏具有勤劳善良、吃苦耐劳、流血流汗、深明大义、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等品质的人。从政治、经济角度讲,开封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省辖市,但从历史文化角度讲,却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虽然开封深居内陆,过去发展相对落后,但是淳朴的民风保留了很多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开封人自古好义尚礼、守法遵纪,中国第一部法经就是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开封人李悝制定的。

  历史上,开封还是一个清官、英雄辈出的地方,文官有伊尹、薛居正、包拯等,武将有杨家将、岳飞、史可法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有什么样的社会土壤,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形成什么样的品格。一直以来,开封人敬重这些名人、歌颂这些名人、学习这些名人。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仅是开封人的自豪与骄傲,更是一种鞭策与鼓舞。近代学者陈寅恪曾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时期的开封市景繁华、秩序井然、人情高义、讲诚守信、互帮互助、和谐相处,社会道德水平达到了封建社会的最高点。崇高的道德水准和社会风尚一直被开封人代代相习,流传至今。

  开封:培育产生“好人”的热土

  谈及开封为何会出现这么多“好人”,何利军认为,这得益于我市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学习、关爱、争当“好人”的工作机制和浓厚氛围,精心培育这块产生“好人”的热土。

  “近年,我市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社会风尚良好的优势,通过突出抓好‘道德讲堂’、先进典型引领、文化环境打造、体制机制建设等关键环节,使广大群众在‘道德讲堂’中受教育,在评选展示中受感动,在志愿服务中得提升,形成了崇德向善、争当好人的工作机制和良好环境,打造了‘开封好人’的品牌。”何利军介绍说。

  办好“道德讲堂”,着力抓好教育熏陶。针对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我市开办了机关型、行业型、企业型、学校型、社区型、村镇型、媒体型等八类“道德讲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四德”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中国梦”主题教育。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规范了各类“道德讲堂”的标准、形式和流程,尤其是依托敦复书院创办了公益性、群众性、实践性的开封“道德讲堂”总堂,每周四下午固定开办一期全市“道德讲堂”,同时定期举办各类道德论坛、儿童经典诵读班、青少年国学夏令营等传统文化普及活动。依托各级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我市还建立了基层小讲堂、微讲堂。“道德讲堂”还在凝聚社会正能量、提升城市文明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充分发挥道德的力量和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聚焦凡人善举,讲述开封好故事。2013年以来,全市共推评市、区(县)、办事处(乡镇)、社区(村)四级“开封好人”3000余人,表彰了近200名“开封市道德模范”。近年,一大批“开封好人”入围中国好人榜。市文明办、市民政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慈善总会、市工商联、开封日报报业集团还联合主办了“文明开封”爱心公益评选活动。此外,我市还深入各县区机关单位、学校、社区、乡村和驻汴部队,组织开展道德模范、“开封好人”基层巡讲巡演活动,形成了自觉践行道德规范、争当道德模范、人人为发展做贡献的浓厚氛围。

  坚持知行合一是提升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志愿服务是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的一种生动实践,是知行合一的具体体现,代表着社会新风尚,传递社会正能量。围绕重大活动,我市多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展示了开封良好的城市形象。其中,“拒绝车窗垃圾 倡导文明新风 橙丝带飘起来”“扮靓母亲河”“爱护开封城墙”等大型主题公益活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近年,我市以核心价值观、“道德讲堂”、心理咨询室、志愿服务进学校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认星争优”“争做文明使者、争当美德少年”活动,广泛开展“清明网上祭英烈”“网上签名寄语”“优秀童谣传唱”“我的暑假有意义”等主题实践活动,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市级美德少年”,在全市47个乡村学校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解决做好人的后顾之忧是建立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为此,我市制定、出台了对“开封好人”奖励帮扶和让“开封好人”享受社会礼遇的办法,在就医、就学、就业和文化服务等方面提供优待优惠。我市不仅建立了帮扶基金,各级政府和各行业也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措施,进行实实在在的奖励和帮扶。同时,依托联合中国好人网“帮好人万里行”,并发动社会力量,组织志愿者为他们提供挂钩结对的志愿服务,每逢重大节日,市领导都会带队开展慰问关爱活动,慰问帮扶了一批“开封好人”。目前,我市形成了好人帮好人、人人帮好人、全社会帮好人的浓厚氛围和工作局面。

  • 责任编辑: 朱 瑞杰
主题活动更多>>
  • 2022wmxfrgc.png
  • 2022bdzyzzh.png
  • 2022kfkzwmswkljk.png
  • 2022gxynazqxwm.png
  • 2022qmjyl.png